赵白石的原型竟然是他?真不简单

赵白石的原型竟然是他?真不简单

01

涂官俊与周莹是什么关系?

电视剧中的赵白石(原型涂官俊)与周莹的关系给人感觉是兄妹情,历史上果真如此吗?史料记载,周莹的曾祖父周占奎,字梅村,是清朝嘉庆年间三原县鲁桥镇孟店村的富商大户,从嘉庆元年(1796)至嘉庆二十五年(1820),在孟店村建成17院宅第。这么一个大户人家,到了同治元年(1862年)发生了剧变。

这一年,发生了著名的陕甘回民起义,这次巨变不仅对大西北千万了巨大的破坏,也对周家形成了致命的打击。起义持续到同治十二年(1873)被左宗棠平息,但周家从此中衰。宅院被烧毁16院,仅存1院。

周莹出生于同治七年(1868),从地方志文献来分析,她应该是周家养女。她的命运不由自己作主,在兄嫂的安排下,于光绪十一年(1885)嫁给泾阳县安吴镇安吴堡的吴聘,一如电视剧里所写的那样,是为了给吴家这个不久于人世的男人“冲喜”。

泾阳与三原县是相邻之县,安吴镇安吴堡的吴家正处于上升期,吴聘的父亲吴蔚文(1830—1876)既算是朝廷命官,也是著名盐商,长期承办江苏、安徽、江西的盐业专卖,与胡雪岩(1823—1885)差不多同时,也属于“红顶商人”。

据方志记载,周、吴两家早就定亲联姻,在吴聘将要病死之际,吴家按照传统习俗,想通过婚庆“红鸾照命”来冲散“白虎凶星”,以救儿子一命。但是,就在成婚之日,吴聘病情更加严重,10日后病亡,周莹就转眼从新娘变成了“安吴寡妇”。

吴家唯一的男子没了,刚过门不久的周莹接管了吴氏家族的财产。她将吴氏家产一分为五,将陕西以外的商业资本划归自己名下来经营。她大胆地将将自己管理的土地分给佃农,让他们无偿耕种,腾出手来经营商业。很快,她的商业天赋显现出来,成为秦商的代表人物,清末陕西女首富。

当然,地方志的记载并不全部靠谱,这个不到20岁的女孩子是如何创造商业奇迹的,我们不得而知,其中固然有夸大之嫌。但有一点,富起来的周莹,将乐善好施发挥出了巨大的功效。

周莹接管吴家家业后作出的第一件善举,就是现存的泾阳县文庙整修,光绪十一年(1885),周莹捐银四万两,独立重修文庙,被朝廷封为二品夫人,知县涂官俊为之立碑亭为文记事。

柏堃《泾献文存》中有《涂邵卿重修文庙碑记》,其中记载:“婿妇吴周氏承公及夫遗愿,携子来请独力捐修。耗银4两有奇,从1885年至1890年建成。规制完整,巍峨壮丽,轮焕一新。”这个涂邵卿就是泾阳知县涂官俊。

就是说,周莹与涂官俊(即电视剧里的赵白石)其实只是官民关系,二人无亲无故。

涂官俊考虑到陕西回民起义后,当地民气未复,重视教化,有心重修文庙,但“道谋弗成”。而周莹慷慨促成此事,才有了二人的关联。

周莹是安吴寡妇,但上面的记载说她有一个儿子叫吴念昔。这应该是她的养子。

此后,周莹还有过多次善举,《续修陕西通志稿》卷三十六中记载,1891年,泾阳吴周氏捐银5000两,各属官绅共捐凑银1万两,助刊书藉。

但真正让周莹暴得大名的是她与慈禧太后的关系。

1900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, 7月21日,慈禧挟光绪皇帝逃离北京,9月4日抵达西安。适逢西安灾荒,慈禧的开销很大,陕西巡抚端方向富商大贾劝捐募银。

《泾阳县志》记载,周莹抓住这个机会,积极响应,向西狩西安的慈禧太后“助舒国难”,进贡白银十万两以及无数珠宝古玩。因而,得以“浩封二品夫人,死后追赠一品夫人,御笔亲书‘护国夫人’金字牌匾。”不仅如此,周莹还被慈禧认作干女,“今后出入宫廷,勿须通报,若临面驾,可免行大礼。”

在慈禧太后生日之际,周莹给这位干妈妈送去很多珍贵的礼物,其中就包括现存陕西省图书馆的豪华屏风。1901年8月24日,慈禧与光绪离开西安返京,因周莹进贡的屏风体大厚重,携带不便,被留存在南院门总督府(即今陕西省图书馆“亮宝楼”)。

但是傍上慈禧的周莹似乎并没有沾上什么恩泽,她与慈禧同年病逝,但这期间并没有文献可以证明二人有什么关系。相反,到了新中国成立后,周莹与慈禧的关系反倒惹上了一场文墨官司。

1962年12月30日,担任过四川省作协党组书记的作家李南力在《重庆日报》发表《忆安吴堡》一文,说“安吴寡妇曾经迎过所谓‘圣驾’,接待过那位封建的顽固老腐败”,结果激怒了国学大师吴宓。而吴宓正好是这个安吴寡妇周莹的堂侄,吴宓看到此文后在西南师院中文系文科进修班新春联欢会大会发言,指出这篇文章严重失实,并表示严重不满。他还在当天的日记中这样写道:安吴寡妇“并未见过慈禧太后,但以1900年助赈最多,诰封一品夫人”。吴宓的反弹实则因为在当时的环境下,与慈禧太后沾上关系并不是一个什么光彩的事,因而,他极力为自己的堂伯母撇清。当然 吴宓说了不算,地方志的记载也并不靠谱,有待正史来佐证。

02

涂官俊:为县官要有“三板斧”

历史上真正的“赵白石”,也就是涂官俊为官数十年,基本上都在陕西度过的,他先后担任过富平、泾阳、长安诸县知县,终生也不过一知县。然而,这样一个知县却并不简单,他精通作为县官要有“三板斧”。

根据《清朝通典》职官志记载,县令,“掌一县之政令,平赋役,听治讼,兴教化,励风治,凡养老、祀神、贡士、读法,皆躬亲厥职而勤理之。”也就是雍正所说的“州县为亲民之官”,必须要有“三板斧”,征收赋税、治听讼狱和教化风治,乃是其三项基本任务。

先说征收赋税。史籍中并未记载涂官俊征收赋税的情况,但是却重点记载了他如何兴修水利,《清史稿》称涂官俊在任期间劝农桑,兴水利,成稻田数百亩。陕西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省,农业是国之命脉,古代的赋税也主要来自于农业。劝课农桑,兴修水利,本质上就是涵养税源,保障民生。

不仅如此,涂官俊还重视井灌。汉武帝时修的白渠经泾阳、三原、高陵等县至下邽注入渭水,是陕西特别是泾阳县的一大水利工程,到清代称龙洞渠,年久失修。涂官俊倡言开濬白渠,许多人认为这一工程巨大,困难太多,但是涂官俊却毅然决然要做好这件事。通过他的努力,这条白渠由梯子关而下,水量增加三分之一。之后,他又在清冶河畔修复废渠二条,凡水到不了的地方,他都劝百姓凿井以济之。先后增井五百有馀,从此无旱忧。井灌是解决陕西关中地区农业缺水问题的一大重要举措,在涂官俊的努力下,泾县不再害怕旱灾。

与此同时,涂官俊为确保灾荒之年百姓无饥饿,还多方劝民备荒。经历回民之乱后,泾阳百姓大多舍本逐末,过去传统的义仓无实储。涂官俊认为,积谷备荒,莫善于年出年收。他亲自下到各乡劝谕捐谷,严定收放之法,民感其诚,输纳恐后,仓皆充实。史载,1893年,遇旱荒,全活凡数万人。

再说治听讼狱。《清史稿》称他“躬巡阡陌,与民絮语如家人”。这种做法,就是“体问风俗”,换言之,就是微服私访。涂官俊官位不高,属于史籍中典型的循吏,而在循吏看来,听讼本身就是“亲民”的一种方式,古人说过“亲民在听讼”。

涂官俊初到陕西,正值回乱平息过后不久,他“清积讼千馀,庶政以次规复,期年而改观。编保甲,捕盗贼,地方靖谧。”在他的家乡江西东乡还流传着一些关于他除暴安良的故事。泾阳境内有一名为窦怀珍的恶霸,纠集黑恶势力横行乡里,作恶多端,罪行累累。群众对他咬牙切齿却又无可奈何。一次,因一件小事,窦怀珍竟然将一农民的双脚砍下。涂官俊得知消息后顶住各种黑恶势力的威胁,将其抓捕处决。

三说教化风治。相对前面“二板斧”,教化风治往往容易被州县官员所忽略,被视为不关痛痒之事。乾隆时将教养百姓视为统治的核心理念,他连续发谕旨,强调地方官员要力行“教养之实政”。乾隆指出:“谕为治以安民为本,安民以教养为本。”涂官俊对地方文教颇为重视。前文所说他重修泾阳文庙,旨趣亦在倡导文教。史载,涂官俊“立宾兴堂,置性理、经济有用之书,日与诸生讲习。增义塾,定课程,亲考校之。凡有利於民者,为之无不力。”宾兴堂是文人书生聚会场所,隋唐以来的科举时代,仿古乡饮酒之礼,地方官设宴招待应举参加考试的读书人,叫做“宾兴”,后来作为参加科举考试的书生文人及官员们互动的活动场所。涂官俊还在当地建书院,亲自为诸生授课,增开义务教育,亲定课程。对当地的文教风化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
“三板斧”奠定了涂官俊这位爱民县令在民间的口碑。涂官俊于光绪二十年(1894)十月初二病故。重病期间,仍强起治事,捐俸千金以恤孤贫。出棺安葬时,沿途四十里士民设堂路祭,在县城、云阳等地建涂公祠奉祀。至今,在江西他的老家仍然以他为荣。电视剧《那年花开月正圆》以他为原型的清官赵白石之所以令观众感动,就在于他身为县令身上那一种担当精神。

图文编辑 | 阿简

历史| 国学 | 美文

—万事如易—
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文章

国产软件概念梳理及真正核心龙头概念股一览!1、 达梦数据 :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数据库产品开发服务商。第一大股东为中国软件i...
谷歌浏览器更新不了怎么办?谷歌浏览器无法自动更新怎么办?
俄罗斯VS克罗地亚(2018世界杯)
日博best365下拉飞机XLCOKK

俄罗斯VS克罗地亚(2018世界杯)

🕒 07-16 👁️ 6000
一方砖多少块标准砖0
日博best365下拉飞机XLCOKK

一方砖多少块标准砖0

🕒 07-20 👁️ 3055
一方砖多少块标准砖0
日博best365下拉飞机XLCOKK

一方砖多少块标准砖0

🕒 07-20 👁️ 3055
LOL宗师多少分上王者
日博best365下拉飞机XLCOKK

LOL宗师多少分上王者

🕒 07-05 👁️ 8460
本地文件在手机哪里?手机保存到本地怎么找到?超简单!_手机网易网
呜呼的解释
日博best365下拉飞机XLCOKK

呜呼的解释

🕒 08-26 👁️ 2478
威海小姐与艾滋:误解与恐惧的阴影
microsoft365破解版

威海小姐与艾滋:误解与恐惧的阴影

🕒 07-20 👁️ 628